大家都知道補牙是牙齒修復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如果出現齲齒、牙體缺損的情況基本都是需要補牙的。通過補牙可以很好的恢復牙齒形態,與此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防止牙齒問題的惡化。比如齲齒補牙后,蟲洞得到填充就不會再擴大了。不過,有吳江市民反應補牙后出現補牙材料脫落的情況,具體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推薦閱讀:如何選擇合適的補牙材料呢
補牙材料發生脫落的原因有哪些?
一、洞壁組織薄弱:患者可能出現薄弱的牙體組織被咬碎及發生食物嵌塞。這是由于洞壁薄弱,抗壓力差造成缺損所致。此外無基釉也可造成洞壁薄弱,因為釉質下面缺乏牙本質襯里,抗壓力下降。
二、嚴重齲壞,失去固位性能:嚴重齲壞一般指殘冠或殘根:就殘冠或殘根兩者的固位性能而言,殘冠比殘根要強些。總的來說,殘冠或殘根不具有正常的固位,較容易發生補料的松動、脫落。臨床上應注意殘冠或殘根修復前的固位問題。具體辦法多采用根管固位,插入根管釘以增加固位性。
三、牙齒折斷:牙折多發生于死髓牙。因為死髓牙比較脆,抗壓力下降,容易折斷。防止死髓牙折斷的辦法:降低咬合;也可用殼冠修復技術防止折斷。
四、補牙材料折斷:引起補牙材料折斷多見于牙尖緊密接觸補牙材料的牙,它所承擔的咀嚼壓力較為它牙大,醫學上稱為創傷牙合。創傷性表現在冠部常見的就是牙冠折斷,特別是鄰面洞,引起一側的牙冠與補牙材料折斷。臨床上常常采用金屬殼冠技術修復解決。
五、充填體不嚴密:表現為充填體與洞壁之間不嚴。這是由于有氣泡或空泡的存在。氣泡或空泡常發生于牙的邊緣或頸部。形成氣泡或空泡的原因是充填壓力不夠或充填材料調拌太稀等。防止形成氣泡或空泡的辦法是:銀汞充填選擇合適的充填器械,二類洞使用成形片夾。要求充填器械向頰舌方向移動,將各個洞壁邊角充填滿。這樣充填后的材料不會出現空泡現象。此外,各種糊劑類材料要求調拌成面團狀,因其流動性差,應準備好各種糊劑的小棉球,為充填擠壓各種糊劑之用。將調拌好的糊劑放置于洞內,及時使用該糊劑的小棉球擠壓,直至擠壓充滿。如果肉眼觀察已充填嚴密的牙齒,而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到10-20微微米的間隙,說明有氣泡或空泡存在,為充填不嚴密,亦即繼發性齲壞的原因。因此,防止繼發性齲壞的措施就是嚴密充填。此外,保持洞腔干燥,也是做好嚴密充填的措施之一。推薦閱讀:昆山補牙后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六、洞壁邊緣材料溶解:指的是在洞壁邊緣上,特別是洞口或二類洞頸部洞口上附著的墊底材料如氧化鋅丁香油糊劑、磷酸鋅粘固劑等,可以被唾液溶解,溶解后出現間隙而引起齲壞。實際上,墊底后檢查一下洞口有無墊底材料附著并非難事。去除洞口的墊底補牙材料一般使用挖匙。
七、口腔唾液污染牙洞:有的補牙材料遇水立即變軟溶解如磷酸鋅粘固粉,能引起材料和牙齒之間不密合。防止口腔唾液污染常常采用隔離唾液的辦法并用汽槍將牙洞腔吹干燥。
【溫馨提醒】如有疑問還可以 在線客服答疑解惑,同時通過網上預約掛號,便捷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