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把事情放大以達到警醒孩子的效果。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然會見不到爸媽;不要吃太多的糖,不然牙齒都會掉光的。事實上,父母的出發點沒有錯,只不過教育的方式可能有點偏激。就像孩子的齲齒問題,不一定就是糖吃多了這一個因素。
齲齒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細菌、飲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關聯,缺少一個方面都不能發生齲齒。當前學者們認為唾液作為牙齒的外環境,是重要影響齲病的因素。所以,家長們在孩子牙齒健康者一方面,不僅要監督他們的飲食習慣還要注重口腔衛生。推薦閱讀:蘇州齲齒對孩子的危害多嗎
一、細菌,起著主導作用
齲齒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于細菌在齲病發病中起著主導作用,上公認齲病是細菌病致齲的細菌種類很多,較主要的是某些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桿菌。這些細菌與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殘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
遠離糖制品是預防齲齒的關鍵
這種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菌斑中的大量細菌產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質表面脫鈣、溶解。臨床調查證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兒童齲齒也多。
二、飲食,杜絕過多的糖分攝入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這些物質既供給菌斑中細菌生活和活動能量,又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解產生有機酸,酸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使釉質脫礦破壞,繼而某些細菌又使蛋白質溶解形成齲洞。
乳牙在胎兒期即已發生、發育和鈣化,母新乳期的營養,對胎兒乳牙的發育雖然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加強母體營養仍對乳牙鈣化有利的。除非母體患嚴重代謝障礙病或遺傳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嚴重影響。
三、牙齒,形狀和位置是天然條件
牙齒的形態、結構和位置與齲齒發病有明顯的關系。牙齒咬面的窩溝是發育過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窩溝內容易滯留細胞和食物殘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誘發齲齒。推薦閱讀:牙博士齲齒補牙價格多少
唾液是牙齒的外環境,起著緩沖、洗滌、抗蓖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滌牙齒表面,減少細菌和食物殘屑堆積。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滯留,助長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齒表面上。
【溫馨提醒】如有疑問還可以在線客服答疑解惑,同時通過網上預約掛號,便捷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