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齲”是指3歲以下的幼兒口腔中門牙齲壞嚴重,甚至只剩下殘留的牙根。那么,“奶瓶齲”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如何預防呢?蘇州牙博士口腔醫生為你溫馨解疑。
“奶瓶齲”發生的主要原因?
父母當幼兒哭鬧時或哄孩子睡覺時,用奶瓶裝上含糖的奶糊或各類果汁糖水等來喂孩子,以制止孩子哭鬧,使其安睡。由于含糖高的粘稠液體粘附在牙面之上,使牙齒受到酸蝕浸泡,造成脫鈣,形成了齲洞。特別是當孩子睡著后,口腔中唾液分泌明顯減少,口腔自潔能力下降,使孩子患“奶瓶齲”的危險增大。相關文章:兒童齲齒怎么治療
“奶瓶齲”發展迅速,不僅使前牙齲壞,還可能使口腔內其他牙齒受損。患有“奶瓶齲”的孩子常因齲牙疼痛而哭鬧不止,影響進食與營養吸收。因剛長出的小乳牙鈣化程度較低,容易受酸蝕形成齲洞。
“奶瓶齲”怎樣預防?
預防“奶瓶齲”尤為重要,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注意。
(1)1周歲后的幼兒可停止使用奶瓶,家長可開始教孩子使用勺或小碗喝水。
(2)在孩子睡覺前可喝少許溫白水,清潔牙面上的食物殘渣。嚴禁使用奶瓶喂糖水或果汁。相關文章:小孩蛀牙疼怎么辦
蘇州牙博士口腔醫生溫馨提醒,“奶瓶齲”對于兒童的牙齒損傷非常嚴重,因此,家長應積極預防,注意清潔兒童口腔,定期給孩子做口腔檢查,維護口腔健康。